把“好地方”建设好守护好—扬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张耀武谈市域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 2021-05-10 文章来源: 作者: 孙劲松 陈广娟 陶恩晋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扬州时评价:“扬州是个好地方!”
为建设和守护“好地方”,近年来,扬州市政法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化平安扬州、法治扬州和过硬队伍建设,聚焦问题最集中、矛盾最突出、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发力、创新推进,有力提升了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
扬州市是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建成市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构建了纵向贯通市县乡、横向联通相关部门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体系;在荣获全国全省首批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市的基础上,蝉联全国全省先进,“绿杨城郭法治明”法治文化建设系列品牌在全国、全省形成影响;全市公众安全感连续18年保持在95%以上;江都区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捧回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扬州县域平安建设跻身全国一流行列;英模数量全省领先,被誉为“扬州政法英模群星现象”。
4月29日至30日,“百年旗正红 法治开新局”融媒体新闻行动团在最美的“烟花三月”走进扬州,对话扬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张耀武,探寻扬州建设守护“好地方”的创新实践。
强基固本,铸就“扬州盾”
记者:推进平安建设,维护安全稳定,是政法系统的首要职责任务。扬州是如何统筹做好平安建设工作的?
张耀武:把“好地方”建设好发展好,必须要有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底色。我们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以制度机制、基层基础、能力素质为着力点,推进平安建设,铸就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扬州盾”。牢固树立总体安全观,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领维稳、反恐防暴、反邪教等工作,一体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建立涉稳风险提示制度,探索涉稳重大案事件处置无缝衔接工作模式,确保全市大局持续稳定,圆满完成了各项重特大安保维稳任务。
创新实践
全力投入抗疫斗争、积极保障复工复产,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政法担当。扬州市委政法委第一时间出台工作措施,全力指挥协调政法机关做好协助社区防控、维护社会秩序、打击涉疫违法犯罪、保障复工复产等各项工作。全市万余名网格员启动“三三三”抗疫工作机制。全面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推进升级版技防城和雪亮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平安志愿活动,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创新开展平安旅游、平安医院等新型平安创建,有效提升驾驭复杂社会治安局势能力。全市刑事发案连续5年下降,连续7年116起现行命案全破。
治理实效
扬州作为全省重大风险清单管理制度试点市,试点经验在全省大会上推介。群众合理诉求“只进一门”“只认一人”“最多访一次”的做法得到省委书记娄勤俭肯定。2020年8月开始,在各县(市、区)推行“TOP5”积案攻坚挂包模式,由党政主要领导带领3名领导挂包辖区最复杂5件矛盾积案,到年底全市挂包案件化解率上升至80%。
精细精准,彰显“扬州工”
记者: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扬州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有哪些创新和特色做法?
张耀武:我们坚持系统思维、强化全局观念,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以精细精准、科学高效的“扬州工”,推进社会治理特别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奋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扬州样本中,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10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着力从实体中心、智能平台、联动机制三方面入手,出台全国领先的指挥中心建设地方标准,建成纵向贯通市县乡、横向联通相关部门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体系,相关工作得到中央政法委蹲点调研组和省委政法委领导的肯定。
创新实践
在全省率先建成实体化市级综治中心,荣获市委市政府“工作创新奖”,相关做法被吸收进综治中心建设管理国家标准。创新推进以“整合治理平台、提升问题发现能力、规范网格运行”为主要内容的网格化精细化社会治理,通过划分6232个网格,配备10922名专兼职网格员,联动4190名警格民警,使信息采报、矛盾化解等基础民生服务在网格内落地落细,工作经验在中央政法委创新交流会上向全国推广。宝应县农机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经验得到省长吴政隆批示肯定。
治理实效
在社会末梢——基层村社区推行“一核(基层党组织)多元(社会组织)”服务体系,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的方式,促进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助力扬州两次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创成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
民意导向,创新“扬州路”
记者:讲规则、守秩序,一直是扬州给世人的印象。近些年,扬州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新探索新成效?
张耀武:扬州坚持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注重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科学运用法治智慧,有效整合法治力量,推动法治建设走出民意导向、创新支撑的“扬州路”。扬州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在全市政法机关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全市政法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领导干部论坛、青年干部学习报告会、巡回宣讲等形式,推动全体政法干警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推出民意法治、经济法治和创新法治三大法治建设推进载体,在全省率先打造法治评议、法治课间餐、经济法治论坛等创新项目,实施民法典“1+10”覆盖群众百万人次的解读工程,“绿杨城郭法治明”法治文化建设系列品牌在全国、全省形成影响。
创新实践
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连续两年出台法治营商环境系列措施,加强执法监督,开展金融风险系统防范专项行动,政法涉企服务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贴心化、便捷化,及时打击涉企经济犯罪案件。成功办理中央领导批示的春节档电影侵权盗版放映重大案件,公安部在扬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央视焦点访谈专门报道。创新建立政法机关法治保障制度矩阵,加强涉企产权平等保护,为推动复工复产达产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保障支持。
治理实效
全面贯彻落实《政法工作条例》,全市政法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并实际运行,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顺利推进,入额领导干部办案制度加快落实,新型办案机制不断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成效显著,全市实现跨区域立案、网上立案和事务性工作集约化管理、社会化外包。
英模辈出,璀璨“扬州光”
记者:扬州政法英模数量全省领先,被誉为“扬州政法英模群星现象”。请问,扬州是如何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队伍建设的?
张耀武:我们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统筹推进学习教育、实战练兵、典型选树等工作,推动队伍建设闪耀忠诚可靠、群星璀璨的“扬州光”。扎实开展教育整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结合扬州实际,将教育整顿工作“四项任务”“三个环节”细化分解为75项目标任务,制作《教育整顿作战图》和《序时任务进度表》,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高起点谋划、高标准部署、高质量推进,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工作。
创新实践
扎实开展政法机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省率先建立“两学一做”实践教育基地,实现政法机关政治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特色化。坚持典型引领,持续开展政法系统先进典型选树培育工作,全市推出李树干、陈士坡等重大典型,实现了政法各条线全国性表彰满堂红,英模数量全省领先。开展“政法姓党——扬州干警在行动”系列活动,全方位提升干警政治站位和能力素质。
深入开展轮值轮训、实岗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全面提升政法干警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创新联合市委组织部对两批次百余名政法干部开展跨系统、跨部门、跨级别的“跨界”培育,有效解决了队伍“缺少通才”“活性不够”等问题。
治理实效
成立政法系统青年工作委员会,开展“读书型机关”创建,电视直播政法干警诗词大会,开办干警读书沙龙,组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举办干警集体婚礼,实现以“信念文化”“英模文化”强化使命感、以“法治文化”“拼搏文化”铸就责任感、以“书香文化”“青春文化”增添归属感,政法队伍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