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网

省直网站
长安网群

邳州市推广普法宣传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

发布时间: 2023-12-20 文章来源: 作者:

清澈运河水,法润下邳地。走进邳州市锦绣法治文化广场,“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等法治标语引人注目,法治人物、法治名言、法治故事融合其中,群众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法治的熏陶。

“构筑普法宣传教育阵地,绘就法治乡村靓丽底色。”邳州市司法局局长潘作农介绍,近年来,邳州市以“八五”普法为统领,点面结合,多策并举,深挖地方文化资源,精准融合法治元素,孵化并建成法治农民画小镇、银杏湖法治风光带、法治庭院等一批扬正气、接地气的法治文化景观,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渐成风尚。

普法宣传融入百姓生活

“现在一有时间,我就带孩子去法治文化广场逛逛。”市民王先生表示,邳州发布“法治文化阵地地图”真好用,带孩子休闲时,还能提高法律素养,我与孩子都规划好了,准备用一年的时间,打卡这张地图上的所有普法阵地。

王先生口中的“法治文化阵地地图”,由邳州市司法局精心设计,囊括了邳州市36个乡村法治景区,涵盖辖区所有法治文化阵地,图文并茂展现了该市法治景区(景点)“打卡地”,让百姓能够直观、形象地了解邳州法治景区(景点)分布状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近年来,邳州市司法局多次赴有关乡镇进行调研沟通,因地制宜打造了法治长廊、法治凉亭、法治驿站、法治指示牌等,以点带面扩大法治文化辐射圈,让群众“出门有法、抬头见法、说理用法、办事循法”成为现实。

“法治文化沁润民心,普法阵地加速群众法治观念持续提升。”邳州市司法局副局长张建舟介绍,锦绣法治文化广场是邳州市首批被命名的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广场绿化环境优美,群众文化生活密集。今年上半年,邳州市司法局专门对锦绣法治文化广场进行升级提档,新设宪法石雕、民法典驿站等景观20余个,使其成为邳州法治文化新地标。

传统文化擦亮法治底色

“普法进村就是好,依法办事热情高,群众遇事把法找,有高招!”这通俗易懂的“普法三句半”,朗朗上口,辖区村民听得津津有味,是由普法鸳鸯艺术团成员刘大姐自编自演。邳州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陆逸辉认为,“普法三句半”节奏欢快、通俗易懂,让原本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我现在逢人就说我是普法鸳鸯艺术团的一员,没事来庭院,我们艺术团经常在那里表演,还能给你们普普法呢。”邳州市八义集镇刘大姐表示,之前家里孩子外出工作,和老伴儿在家没事做,前不久,怀玲大姐找来,手把手教他们普法的事儿。如今,普法三句半、普法类小品、普法快板,刘大姐随时都能来一段,“作为一名草根法治宣讲员,我会继续把法律条文编成三句半,说给大家听,让群众通俗直观地了解法治相关内容。”

为让法律法规走进百姓心间,邳州市积极引导民间力量参与普法,鼓励建设法治庭院、组建农民普法宣传队,绘制法治文化墙,广泛开展送戏下乡、送法下乡等活动。

在此基础上,邳州市司法局还积极挖掘优秀法治文化内容,迎合大众的文化心理和历史情感,通过柳琴戏、剪纸等地方传统文化弘扬法治。三年来,组织创作《银杏法韵》《司法为民沐春风》《养成新习惯塑造新民风》等一大批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法治文艺作品,用艺术的魅力展示法治内涵,让基层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宣传教育。

守护“花蕾”关爱青少年成长

“太震撼了,没想到吸毒会让人变成这样!”邳州市明德小学学生李昊然说。

这一幕发生在安防体验中心,学生们体验禁毒前后人脸识别系统,模拟了在吸毒之后人脸的特征变化,在容貌上显现出来的消瘦和脸部斑点变化,给大家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邳州市公安局警官徐飞介绍,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禁毒防毒教育,助力“护苗”专项行动,近年来,邳州市注重行业知识普及和法律知识普及的“双普”教育基地建设,经常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教育,帮助孩子们辨识毒品、远离毒品、了解毒品的危害。

实践中,邳州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高标准建成了安防体验中心、节水教育基地、消防主题街区等6个行业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推动法治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通过打造“普法+安全”“普法+环保”等各类主题的双普基地,增强法治宣传精准性,有效实现普法资源整合共享。

   
供稿:
责编:邵铖
【加入收藏】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
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