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到“优” 海门多元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质效再提升
发布时间: 2024-12-31 文章来源: 作者:
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司法局始终紧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多元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的科学布局、均衡配置和优化整合,努力为群众提供更为优质、高效、便捷、普惠、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可及率和满意率。
平台再升级
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强引擎”
海门区司法局投资2500万元高标准打造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供律师咨询、12348法律服务热线、公证办理等服务,通过打通该中心与各镇街、各行业部门和政法单位信息流转通道和对接处置机制,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处置、全链条解决”;发挥11家区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以及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等平台作用,设立公证业务协办点、法律援助工作点、仲裁业务联系点、立法民意征集点、行政复议咨询点等五站点,充分发挥村居在社会治理中“前哨探头”的作用,实现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的“家门口”。
宣传再发力
拓展法律服务认知“多渠道”
该局广泛运用“法润民生”微信群、网格微信群发布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法律援助联络点、村居法律顾问等相关信息,利用“法润海门”等微信公众号开设公共法律服务、企暖花开法治行、千名顾问答千问等专栏,方便群众了解公共法律服务。以“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农民工学法活动周”等普法活动为契机,开展送法进村居、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通过普法讲座、解答咨询、以案说法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向群众宣传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并通过法治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宣讲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
模式再创新
跑出法律服务触达“加速度”
根据人口数量、交通状况和对公证业务需求,海门区司法局在三星、包场、余东等9个区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配置远程公证服务一体机,为群众就近办理委托、婚姻状况、无犯罪记录等十七大类远程公证事宜,切实提高群众办事效率;依托“共享律所”智能法务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苏解纷”微信小程序及“法润民生”微信服务群等载体,配置律师、司法干警等专业力量,实现各类法律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推动各类法律服务热线、网络平台互融互通、高效运转,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队伍再提能
锻造法律服务专业“生力军”
该局组织155名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298个村(居)民委员会法律顾问。法律顾问每月需到村(社区)现场提供不少于8小时的法律服务并提供1次法律咨询,每季度为村(社区)举办1次法治讲座,推动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为“法律明白人”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采取现场教学、网络教学、法治实践观摩等形式对“法律明白人”的思想品德、法律知识等方面进行提升,同时运用年度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法律明白人”的服务内驱力。
“外脑”再融合
引入法律服务智慧“新活水”
海门区司法局创新打造“公益法律服务门诊”,由执业经历丰富的专业律师团队提供服务,每周三、六上午通过现场解答问题方式,围绕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常见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等内容,为民众“把脉问诊”,开出“法律处方”,并提供代写法律文书、调解矛盾纠纷等公益法律服务;在10个重点民生部门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岗,通过竞聘、公示和签约上岗等环节,吸引优质律所团队进驻,制定《海门区公共法律服务岗考核细则》,对日常值班、普法宣讲、法律咨询等工作进行考核,推动优质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